2016/03/23

由照護母親學習謙卑;病床上唱玫瑰三願。


08:30,醫生來查病房,
我據實報告:
昨日與榮院肝膽腸胃科門診醫師面談,
醫生歡迎我們轉院,並將病摘輸入電腦,
只要我們開車載媽直接進入總統府即可。
(更正:進入「急診室」。)

08:40,為母親沾唇完畢,我打趣説:
「昨晚妳吵得別人睡不著,
現在妳吃飽喝足,該吵人了吧?」

她知道我面帶笑容是揶揄她,
於是在病床上唱中國藝術歌曲「玫瑰三願」;
這是唱最末一句歌詞:



這是專業女高音范宇文唱全曲「玫瑰三願」:




將近中午,造口師來指導實作「造口便袋換新」。




昨晚,鄰床病友的兒子,
被爸爸嘮叼不該任意移動陪伴床,
生氣就扭頭回家照顧在家隔離的流感女兒,
病友的女兒到病房來介入搓和,
病友藉着女兒的手機向兒子道歉,
這樣的勇氣十分可嘉;
不知兒子會不會也道歉?

我每天都喜樂的面對新的一天,
常常捧着母親的臉頰吻她1~3下,
給她勇氣,
我服事母親沒有怨言,
因為母親已經沒有嘮叼,即使嘮叼我也聽不懂了,
比起鄰床病友的兒子,我的耳朵幸福多了!


另外,我該學的謙卑是:

起床夜尿時自顧自的直奔廁所,
沖了馬桶水回到床旁才看見娘的尿袋也該倒了!
於是倒了娘的尿袋、又沖了一水箱的水,
於是領悟:「該先想到病人、然後自己」。


14:30,搭乘無障礙車由台東馬偕醫院,
轉院到台東榮民醫院。
將資源豐富的馬偕紀念醫院病床,
留給更需要的人。


2016/03/23 週三

2016/03/22

各種症均為痰生成。


中医认为各种症(含西医讲的病症)均为痰生成。
痰在中医分为有形和无形,有形为我们能看到的黄痰,白痰等痰,无形的在体内各处~无处不在~堵塞气血的正常进行,并久之生病。

“痰是万病之源”,现在人们有认识误区,即有病了要补这补那,治病要多多吃药等过度依赖治疗…其实人出现各种问题是抵抗力低下了,原有的代谢物未清除,又以低下的抵抗力接受错误的补充和治疗,那低下的抵抗力如何吸收和代谢又补又治疗进入体内的东西(尤为药物和输液)?其结果只能缓解表面的病痛,又在体内造成新的问题…中医治本是解决病根!所以把中医的治疗八法简化为核心的三个字即可自行掌握康复规则!

“清”,“调”,“补”~清除侵害的痰,调整人体阴阳表里平衡,补充治疗和康复中需要的能力和营养~这样才能做到治本~用通俗话讲是治根!

病人是需要康复,体能是核心,调整补充可逐步恢复体能。

目前值春夏交替之际,万物生发,人体易出现痰湿或痰热,此时应适当注意“清”,可减轻痰的干扰,不妨用:
1、黄芪水
2、白罗卜水
3、藕节水
4、绿豆汤
5、黑木耳汤
辅助排便化痰;能多晒晒太阳更好!


2016/03/22 週二

失憶症者的衛生習慣。


08:20餵食正逢醫師査病房。醫生說:
「痰已少些了,至少氣管沒有咻咻音了。」

可見戴一天口罩、阻擋許多細菌,痰就少了。

夫妻二人往台東榮民醫院掛號肝膽腸胃科,
與門診醫師協商能否將母親轉院來榮院?
魏天心大夫回答:可以。


為母親用海綿棒清潔口腔時,
她不顧髒就吞了下肚,
已經先對她說了:
「這是漱口水,不乾淨,不可以嚥下肚。」

她卻還是嚥下去,百說不聽。

住在老人公寓時,
我去探望恰逢進餐,由碗裏掉落到地面的肉鬆,
母親照樣低頭拾起來吃掉!
我心想,
母親家教不錯,就連掉落地面的食物還撿起來吃?
不該節儉到這種程度吧?

原來這些都是「失憶症者」的特異行為。

馬偕醫院旁的河堤草坪綠油油的,
有不少是雞愛吃的咸豐草,
正好在此拔些野草回家餵雞。




2016/03/22 週二

2016/03/21

給病人掛口罩果然有效的減少痰!


醫生查病房用聽診器聽母親的肺部,説:

「仍然有少量的痰,可是她不會主動咳痰。」

意思是,仍然需要借助化痰機、抽痰器!


上網查閱「痰的形成」:



原來是細菌被吸入體內!
那倒簡單------自今天起,我給母親掛上口罩!
不是就隔絕大半細菌了嗎?


果然!
到了晚餐後,母親並没有痰,
半夜、次晨,都沒有痰,
所以睡得很沈;
母親睡得沈,我就睡得很好,
這有連帶影響的!

以後可以每天換一個口罩

醫院的枕頭太高,我動一動腦,
不用它的枕頭,
而以外套捲成一捲、墊在頸子後,
她口內發出的怪聲就很少,
大家不受干擾,都得好睡!


病人住院,宜買足夠的口罩每天換一個。


2016/03/21 週一

2016/03/19

走路是最好的運動。認識反潮結露。


走路居然是「世界上最好的運動」,是簡單的「血管體操」,
走路可以活血化瘀,好處還真多呀!




前幾天下雨,昨天是晴天,今天也是晴天,
於是家中地面反潮了,該怎麼辦?


認識反潮結露。




2016/03/19 週六

媽:「謝謝你這樣陪着我。」


今夜是週五夜,B床和C床的鄰居都出院了,
似乎是護士們的歡樂週末?

清晨模糊之中被媽高分貝的㸃名聲喚醒,
看手錶此時是01:00。
問她有何事?
媽說了許多聽不懂的字句,真是費疑猜!
也要我餵她喝水,
我只能以棉花棒潤她的唇,且餵少量水。

突然間似乎懂了以下這一句:
「謝謝你這樣陪我!」

我能說什麼呢?我只有湊近了她說:
「你不是也這樣養我長大?」

就這樣聽她、陪著她,到了02:00,
她仍無睡意,就繼續聽下去,
也為她按摩右手、塗抹潤膚油,
直到03:00,似乎要睡了;

這時C床進來一位膽囊炎的太太,
護士也於這時進來,要為媽抽痰,
抽痰的疼痛真是難忍,
抽畢之後,媽像唔咽想哭卻未掉淚,
我說話陪她,以免吵到鄰床。
我勉勵她出院後努力復健這兩項:
1、能坐
2、能喝熱水
至少這樣能自己喝熱水沖痰,就可免抽痰的痛苦。


然後她倦得睡著了,此時已經是03:36。


2016/03/19 週六

2016/03/18

造口師示範更換「腸造口袋」。


每天測4次血糖,
06:40,血糖值231。
08:15,血壓167/110/103;血氧100。

傾倒了一次糞袋,多幾次就會更熟練。




09:40,護工示範沖洗會陰。
媽與我同吭「西風的話」。
10:45,聽到其它病房傳出聖詩隊唱聖歌。

11:20,造口師示範如何清潔人工肛門的糞袋(造口袋)。



拔掉支持的膠管。



新袋黏上補縫背膠。



撕去貼紙。



用棉花棒推、抬腸子,是否穩妥。




12:00,血糖328。
我回家吃午餐、午睡;靈華來換白天班。

16:20,本院之院牧室的關懷師來訪,
極歡迎親屬來院擔任志工。
媽躺在床上不停的吭歌給靈華聽。

下週二,更換「腸造口袋」,之後就可以出院了。

20:05,止喘針劑。
20:50,血糖值263。

2016/03/18 週五

2016/03/17

為母親增加一條抽痰管。


白天妻來照顧母親。

10:20,護理師為母親加了一條「抽痰管」,



需要抽痰時,將「細」抽痰管抽入右鼻孔這個孔洞,
可減少病人許多痛苦。氧氣管也由此孔進入鼻內。

母親無力自己咳痰,每天抽痰數次,
為減低每次插管抽痰時的痛苦,
增加這條固定式的抽痰管是有必要,
母親烙印不忘家父病危時抽痰的痛苦,
常在我面前述說。

16:00,陳傳道夫婦來探視母親。

19:50,測血壓:132/78/93。

母親右腳後跟起了一個泡狀凸出物,
並不像褥瘡。



2016/03/17 週四

2016/03/16

母親的飯後血糖高。


夜間,既然在躺椅上睡不妥,
我就每隔2小時給母親墊枕頭側身。

06:30,飯前血糖值:179。

07:30,血壓:142/82,87。
08:40,吳佳憲大夫巡房。説:最擔憂積痰、心功能退化。
09:15,吸化痰藥。
13:30,血壓:116/56,88。
17:25,血壓:112/70/83。
17:50,注射胰島素。
18:45,抽痰、吸化痰藥。
19:10,晚餐。
20:35,飯後血糖值:304。

2016/03/16 週三

2016/03/15

護理師更換人工肛門的排洩袋。


護理師示範更換人工肛門的排洩袋。
這是經過清潔之後的一段大腸。





10:25 測血氧值:100。
夫妻共午餐後,
13:00我返家等待台東聖母醫院送來病床。

14:00聖母醫院的吳組長親自送病床來。





移植南瓜苗後以寶特瓶圍住,以防蝸牛損毀幼苗。




我趕往醫院和妻共晚餐,
妻述說,
醫生要用大腸鏡伸入母親大腸,取瘤的切片化驗。
下午推母親去切片室,
醫生用大腸鏡伸入後,腸內的宿便受刺激而排出,
其實腸內只有宿便,並無任何瘤,
這是醫生說的。
破碎的糞便何時排出體外,不得而知,
最久的記錄是4年。
如此一來,母親舒服多了。

另外,發現母親臀部有一個褥瘡已經被護理。


共晚餐後,換我陪夜班。
護士給媽吸化痰藥、並抽痰。
19:50 測血壓正常。


2016/03/15 週二